包玉刚(1918-1991),名起然,宁波镇海区庄市钟包村人,环球航运集团创办人,世界船王之一,中国造船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开拓者。毕生关心祖国命运宁波抓龙筋调理、报效桑梓,对国际经济、公众福利事业做出了许多贡献。
1918年,包玉刚出生于宁波镇海庄市钟包村,在镇海叶氏中心学校受到启蒙。十三岁的包玉刚,离开故乡来到汉口跟着父亲开始“学生意”。1938年,包玉刚来到上海,在中央信托局保险部工作,1942年,包玉刚调到中央信托局衡阳办事处任保险部主任,之后又担任中国工矿银行衡阳分行经理,开始独当一面地主持金融业务。这段经历,为他日后的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1949年3月,包玉刚从上海到香港开始了他新的事业。1955年,包玉刚用20万英镑买下了他的第一艘烧煤旧船,命名为“金安”号。随着这艘起家船“金安”号的下水,包玉刚开始了辉煌的航运生涯。
六十年代初期,包玉刚同国际大石油财团建立关系,取得了世界石油海运市场中可观的份额。七十年代初,他的船队总载重吨超过了希腊两大船王尼阿科斯和奥纳西斯船队之和,成为世界最大的私人船东。1973年美国《财富》杂志和1976年美国《新闻周刊》称包玉刚为“海上统治者”和“海上之王”。八十年代初,包玉刚敏锐地察觉到:世界航运业已供过于求,便及时地着手实行战略转移。在减少船只总数的同时,1980年6月,他当机立断,在激烈的竞争中,从英资怡和洋行手中夺得了香港九龙仓有限公司的控股权。1985年2、3月,他力挫新加坡马来西亚财团宁波抓龙筋按摩,成为老牌英资财团——会德丰有限公司的主人。两次收购战震动香港,确立了他在香港实业界的地位。
包玉刚把个人的事业与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以不同的方式报效祖国,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贡献。早在1979年,他就分别捐资1000万美元兴建北京兆龙饭店和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1982年,在包玉刚的积极推动下,由中英两国政府和包玉刚三方共同出资设立中英友好奖学金。这些爱国举措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宁波专业抓龙筋。
在香港回归的过程中,包玉刚更是发挥了自己独特的优势,作出了特殊的贡献。由于包玉刚在香港的社会地位和声誉,特别是与当时中英两国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他在两国政府为香港问题进行的一系列谈判和接触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984年,宁波被列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同志提出:“把全世界‘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最早响应这一号召的是包玉刚。12月29日,包玉刚向宁波市政府捐资2000万美元,筹建宁波大学。
1985年10月29日宁波抓龙筋会馆,包玉刚偕家人共同出席了宁波大学奠基仪式。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宁波正宗抓龙筋,包玉刚家族先后捐资建造宁波大学包玉刚图书馆、教学楼、包玉书科学楼等,并设立奖教基金,不断支持着宁波大学的发展和建设。
除了宁波大学,他们一家还捐建了镇海当地的黄鉴湘门诊楼宁波专业抓龙筋、龙赛医院、龙赛中学、兆龙学校、庄市老年娱乐中心,修筑兆龙路、改造钟包村村容村貌等,还与校友们集资重建了中兴中学,与市财政联合出资建造了宁波市青少年宫一期工程。1987年10月2日,包玉刚还将女儿献给他的七十寿礼500万元港币捐赠给家乡建造包玉刚图书馆(今宁波市图书馆永丰路馆)。
包玉刚除了热心家乡公益事业外,还积极参与宁波城市建设发展。1985年11月,国务院成立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包玉刚任顾问。该小组成立后,为宁波解决了许多开发建设的重大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促成宁波实施计划单列。
包玉刚为宁波开发开放事业殚精竭虑、出谋划策,提出许多战略性建议。他每次回乡访问,都要去看看北仑港的开发建设情况,并多次向中央、省、市各级领导提议,在北仑港搞“水水中转”,开辟集装箱码头,建设大钢厂和设立保税区。包玉刚的建议得到了等中央领导的肯定。
包玉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时刻把家乡建设挂在心上。他经常说:“我是宁波的大使,宁波的事也是我的事,我愿帮助宁波跑腿。”宁波专业抓龙筋。
宁波市委原葛洪升曾说过:“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包玉刚先生是‘宁波帮’中最早响应小平同志号召的最热心的人物,对宁波的贡献是最大的,宁波人民应当永远铭记和感谢他。”。宁波抓龙筋工作室宁波抓龙筋理疗